close

http://anntw.com/articles/20140612-kiJw

范捷茵 2014/06/12 17:55 點閱 275 次

北極區域在地圖上有重大改變,左為1980年時,右為2012年時。(photo by 國家地理雜誌影片截圖)
北極區域在地圖上有重大改變,左為1980年時,右為2012年時。
(photo by 國家地理雜誌影片截圖)
 
北極融冰嚴重 地圖呈現大變化
 

【台灣醒報記者范捷茵綜合報導】

北極融冰現象眼見為憑!媒體上不斷可以看到暖化現象造成南極冰棚崩解、北極海冰溶化速率上升,但是實際情況到底有多嚴重,製圖師透過數據描繪不同年份的北極地區,疊合之後可以清楚看到驚人的地貌變化,《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瓦戴斯斷言,這是繼蘇聯瓦解之後,地圖上出現最大的變化。

冰層融化之後,海冰融化現象陷入惡性循環中,因為越薄的冰面表面越平滑,反射陽光能力就越差,因此更多陽光熱能進入海水,導致冰層融化速度越快。根據美國太空總署與國家冰雪資料中心的數據顯示,從1970年代開始北極圈海冰減少12%,2007年之後更加惡化,2014年5月海冰量是有紀錄以來第3低。

1989年地圖首度出現完整的北極圈,而《國家地理雜誌》GIS製圖師沃得黎預計今年9月出版的第10版地圖,卻發現北極白色部分明顯比過去小。這些白色部分是累積2個夏天以上的多年冰(multiyear ice),雖然每年還是會有些微變化,導致疊圖相當困難,但可以明顯看到大片的北極白色區域正在消失。

《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瓦戴斯也是製圖合作人員之一,他形容這樣的變化太過顯著,是繼蘇聯解體瓦解之後,地圖上出現的最大改變。雖然北極現況每一分都在改變,地圖與現況一定仍存在不少誤差,但不可否認北極在地圖上的變化相當明顯,「讓很多人開了眼界,真正看到世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一般測量北極海冰有2種數據,一種是冬天過後3月左右測量的長年冰區域,而另一種是部分海冰夏天融化後、冬天才會再次結凍的浮冰區,大約9月時可以測量。但這次製圖為了讓訴求更簡單,除了長年冰的白色區域,並沒有畫出每年融化再結凍的浮冰區。

 

南極西部冰川融化速度加倍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science/2014/05/140519_antarctica.shtml

更新時間 2014年5月19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21:12

南極西部冰蓋的冰川融化最為嚴重。

南極洲目前的冰川融化速度達到每年1600億噸,這是上次調查的融化速度的兩倍

這是通過專門監測冰川體積的 歐洲宇航局的地球觀測衛星(Cryosat)的雷達系統得出的結果。這個雷達系統用高度表來追蹤冰川的高度。

南極冰川融化將會導致全球海平面每年上升0.44毫米。這個數據是在地球物理研究快報(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發表的。

這項新的研究對2010年到2013年的冰川進行了檢測,並把有其它衛星在2005年到2010年期間所觀察的數據進行了更新。

這項研究把南極洲分為三個部分,南極西部冰蓋、南極東部冰蓋、和南極主島冰蓋

這三部分的冰川融化量分別為1340億噸,30億噸和230億噸。

南極東部冰蓋在之前的調查中冰川量有一定的增加,主要是緣於降雪量的增加。而現在最新的調查顯示,這一部分的冰川基本處於穩定狀態。

正如人們所預料的,南極西部冰蓋的冰川融化是最嚴重的。長期以來,科學家們都認為這個部分的冰川是最易融化的。

歐洲宇航局於2010年發射了地球觀測衛星,以監測極地的變化,該衛星被賦予新型的衛星系統。

這個雷達系統擁有兩個略有偏移的天線,這樣就可以使雷達系統不僅能夠測出冰川的高度,而且能測出冰川坡和冰川脊的形狀。

這也可以讓地球觀測衛星能夠更精確地測出對冰川的陡峭邊緣。

(編譯:林杉 責編:晧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nson 的頭像
    Janson

    感恩上師恩德 , 感恩三寶 諸天地天 尊勝神明之加護

    Jan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