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去氧核醣核酸)的雙股螺旋構造

 

DNA的位置(圖片取自網路)

 

圖片:DNA6.jpg

圖6 DNA結構圖 (a)兩條相繞的線 (b)互相纏繞的兩條鏈上帶著很多小珠子 (c)兩股纏繞形成雙螺旋,鹽基在中間,骨幹在外   ( http://hi.ctust.edu.tw/mediawiki/index.php/DNA )

 

DNA雙股螺旋 : 兩股長鏈會以右旋方式相互纏繞成雙螺旋結構,

(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tw/%E8%84%B1%E6%B0%A7%E6%A0%B8%E7%B3%96%E6%A0%B8%E9%85%B8  )

 

............................................................................................................

 

3D地圖顯示宇宙47億歲時的結構酷似DNA雙鏈

http://www.skylook.org/info/info-tw/info_11743.html

(2013年08月12日 10:00:03) 來源︰騰訊科學

騰訊科學(Everett/編譯)據國外媒體報道,哈勃望遠鏡自發射以來已經為我們帶來無數張震撼的宇宙圖 片,還記得2010年推出的關于哈勃望遠鏡的3-D IMAX電影,鏡頭從行星系一直拉伸到星系(團),眾多星系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似乎有一張無形的網將它們“牽制”,這就是宇宙的大尺度結構。

現在,科學家創建了一個3D地圖顯示出90億年前的宇宙大尺度結構,酷似DNA雙螺旋結構,無數的星系“瓖嵌”在網狀的長絲結構中,為我們揭開宇宙演化的奧秘。

3D地圖顯示宇宙47億歲時的結構酷似DNA雙鏈

FastSound項目中,科學家試圖對100億光年之外的星系進行調查,繪制出遙遠宇宙的大尺度結構

負 責觀測的平台為昴星望遠鏡多目標光縴光譜儀,來自京都大學,東京大學和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組成了國際研究小組,調查的目的在于揭開宇宙中星系以及大尺度結 構的演化過程,科學家把時間“撥”到90億年前,當時的宇宙只有47億歲,與今天的宇宙相比,規模顯得更小,引力相互作用依然牽制著各大星系(團)。研究 小組調查的天區大小為30平方度(square degree),精確測量100億光年之外的大約5000個星系,當然這並不是科學家繪制的第一幅宇宙3D地圖,斯隆數字巡天于2006年創建了一幅可覆 蓋50億光年的宇宙地圖,在今年早些時候,美國夏威夷大學也繪制出跨度達3億光年的宇宙大尺度結構3D視頻地圖。

本 項調查屬于FastSound項目,科學家試圖創建出跨度超過100億光年的3D地圖,通過廣域光譜系統尋找遙遠的星系(團),同時配合8.2米主鏡近紅 外光譜儀觀測遙遠宇宙。科學家對遙遠宇宙天體進行調查也可以驗證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雖然我們知道宇宙正在不斷加速膨脹,但其中的作用機制依然不十分明 朗,這也是當代天體物理學中最大的謎團之一,或許暗能量、引力在大尺度結構上與廣義相對論所描述的存在差異性。

[責任編輯︰quarkqiao]

 

..........................................................................................................................................

 

研究稱宇宙中塵埃可自形成類似DNA螺旋構造

2007-09-18 14:28

http://tech.big5.enorth.com.cn/system/2007/09/18/001995853.shtml

 

 

獵戶星座星雲中大片塵埃和氣體折射出璀璨的星光

 

  據國外媒體報道,俄羅斯科學家日前發布一項研究稱,存在於宇宙空間中的塵埃會自動形成類似於生命基礎的螺旋結構,也就是說可能宇宙中存在著無機的生命形式。

  俄羅斯的科學家表示,在宇宙空間中,到處都充斥著各種不同的塵埃雲層和等離子體,而這些物質能夠相互之間形成有組織的、類似於生命構造的結構。

  俄羅斯科學院普通物理研究所(General Physics Institute)的Vadim Tsytovich教授帶領的研究小組通過計算機模擬發現,只要有合適的條件,宇宙塵埃中的粒子和等離子體能夠變成有組織的、類似於DNA螺旋結構,而且 這些螺旋結構之間會以與有機物質和生命相關聯的方式發生相互作用。

  到目前為止,物理學家認為,等離子體中的粒子之間幾乎沒有組織性可言。然而,Tsytovich和同事利用分子動力學計算機模型證明,隨著電荷逐漸分離和等離子體變得極化,上述的自組裝過程是有可能發生的。

  研究人員認為,這些由固體粒子所形成的螺旋結構自身都帶有電荷,因而彼此間會相互吸引。更不可思議的是,研究人員表示,這些螺旋結構還會經歷一些通常與生物分子(如DNA和蛋白質)相關的變化。例如,這些螺旋結構會斷開、分叉,進而形成兩個原始結構的副本。

  此外,這些螺旋結構間的相互作用還會促使它們中的不穩定結構分解,進化成更多的穩定結構留存於等離子體中。Tsytovich說:『這些復雜的等離子體結構所表現出的自治、復制和進化的性質,使它們滿足了一種無機生命候選物質的所有必需條件。』基於此,該研究 小組認為,這種結構應該也是一種以無機構造存在的生命形式。

  研究人員表示,形成螺旋結構的等離子體條件在外太空廣泛存在即使是在地球上,雷擊也會產生等離子體。因此,有可能原始地球上最先出現的是無機生命形式,而有機分子以它們作為模板,演化成為今天的樣子。

  稿源: 搜狐科學   編輯: 高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nson 的頭像
    Janson

    感恩上師恩德 , 感恩三寶 諸天地天 尊勝神明之加護

    Jan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